本帖最后由 隨州網(wǎng)小土豆 于 2022-3-30 10:09 編輯
春季,乍暖還寒
很多小朋友會感冒
可是辨證一看
哎,怎么又有寒又有熱
這種寒熱夾雜的癥狀
大多數(shù)都是“寒包火”的感冒
微信圖片_20220330100502.png (151.54 KB, 下載次數(shù): 2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0 10:06 上傳
“寒包火”顧名思義就是既有寒又有熱
寒在外,熱在內(nèi)
而這種熱還分以下三種:
實熱的“寒包火”
實熱就是真實多出來的熱,也叫實火。比如孩子積食或便秘就會導致胃火、腸火,積食之火,則要消積食,清胃火并且同時祛外寒。
虛熱的“寒包火”
虛熱是由虛火生出來的熱。當人體陰陽平衡的時候,就不冷不熱;當陰弱的時候,陽就會相對顯得多起來,體內(nèi)就會產(chǎn)生虛熱。
微信圖片_20220330100641.png (86.85 KB, 下載次數(shù): 19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0 10:06 上傳
舉個例子,本來陰陽都是100,現(xiàn)在陰變?yōu)?0了,而陽還是100,這樣陽就顯得多了,就是虛熱。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陰虛內(nèi)熱。
虛實夾雜的“寒包火”
有些孩子平時吃各種高熱量的東西比較多,體內(nèi)本來就有實熱,陽可能到了120;又玩得開心,出很多汗,耗傷津液,陰可能到了50,就會出現(xiàn)體內(nèi)實熱、虛熱都有。這時再著涼感冒,就容易出現(xiàn)虛實夾雜的“寒包火”。這種情況,就要清熱、滋陰、祛寒同時進行。
具體調(diào)理操作方法
不管是實熱型的外寒里熱,還是虛熱型的外寒里熱,亦或是虛實夾雜的外寒里熱,遇到的寒,都是真寒,都是外寒,第一時間要趕緊先祛寒。
如發(fā)現(xiàn)孩子突然發(fā)冷打噴嚏,或者確知孩子在外受寒了,如淋雨、吹冷風了,可以喝一碗熱熱的紅糖姜水,讓身體微微發(fā)汗,同時穿夠衣服保暖。這個時機抓住,并處理好了,基本就不會寒入里,形成各種“寒包火”。
如果沒有抓住第一時間排寒,寒入里后遇到上面所說本身就有各種內(nèi)熱的孩子,就會出現(xiàn)各種“寒包火”。這是不僅要喝祛寒水,還需進一步采用刮痧或小兒推拿來治療。
微信圖片_20220330100638.png (84.51 KB, 下載次數(shù): 19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0 10:06 上傳
李氏砭法刮痧對于大、小寶寶都是可以用的,手法輕柔些即可,比較小的寶寶可以不強求出痧,刮紅即可。也可用太極蜜芽罐吸痧,出痧速度快,小朋友更容易接受。
基礎(chǔ)推拿方案
(適用于7歲以下兒童)
頭部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揉耳后高骨,手部推三關(guān),清天河水,平肝清肺,清補脾,揉板門,運內(nèi)八卦,揉二馬,揉膊陽池,每個穴位推2-3分鐘,每天推一次,連續(xù)推一個星期為一個療程。
微信圖片_20220330100635.png (92.24 KB, 下載次數(shù): 2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0 10:06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330100632.png (144.85 KB, 下載次數(shù): 20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0 10:06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330100629.png (209.47 KB, 下載次數(shù): 20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0 10:06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330100626.png (287.15 KB, 下載次數(shù): 20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0 10:06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330100623.png (40.86 KB, 下載次數(shù): 17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0 10:06 上傳
以上為基礎(chǔ)通用方,必要時需酌情加減。家長如果不會,可以找專業(yè)的人員,穴位準確,操作得當,對付各種感冒so easy,就是“寒包火”也不怕。
如何預(yù)防
“寒包火”的感冒預(yù)防也很簡單。
★首先,平時少吃肥甘厚膩、辛辣、“熱氣”上火的東西,就不會積內(nèi)熱。
★其次,出汗后及時補充體液,就不容易耗傷津液,不會出現(xiàn)由于津液耗傷導致的陰虛。
★另外,出了汗及時擦干,避免著涼也很關(guān)鍵。寶媽們都知道的吸汗巾要常備啦!大人小孩都要常備哦!“寒包火”的感冒大人其實也很常見,上面提到的刮痧方法也適用于大人的。
健康熱線:
0722-3322190
聶主任:13997861065
科室地址:
隨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門診樓三樓
中醫(yī)特色護理門診
微信圖片_20220330100617.png (785.37 KB, 下載次數(shù): 17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0 10:06 上傳
(來源:隨州市中醫(yī)醫(y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