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中國互聯網金融在爭議聲中繼續(xù)高速發(fā)展。這其中,相對于因“跑路”而備受爭議的P2P平臺,P2B模式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市場資本和投資人都愛上了這種兼具安全與高收益的由P2P衍生出來的個人對企業(yè)的網絡借貸模式。
談及P2B理財的優(yōu)勢,總結起來不外乎是:它結合了傳統(tǒng)銀行機構的安全性及P2P網貸的高收益。網貸之家的數據也顯示,在P2P平臺的收益率回歸冷靜,大部分都降至103左右時,P2B平臺的收益卻始終維持在124-157之間。

P2B受熱捧,導致部分P2P平臺也紛紛轉型,推出各種模式的個人對企業(yè)的借貸業(yè)務。據不完全統(tǒng)計,當前的P2B平臺也達到了350家左右。其中難免魚龍混雜,給投資人的選擇提出了新挑戰(zhàn)。那么,到底哪些平臺才是靠譜的P2B平臺,具體該如何衡量呢?
專家指出,選擇互聯網金融平臺,無論是P2P還是P2B模式,都要從金融的本質下手,深入了解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源頭,才可能甄別平臺是否靠譜。星投資研究人員表示,當前互聯網金融平臺存在的風險,分別可能是政策風險、流動性風險、審貸風險、人員操作道德風險和IT系統(tǒng)安全風險等。
政策無需多說,銀監(jiān)會4月份放出的“四條紅線”基本已經定下了格調。人員操作道德風險和IT系統(tǒng)安全風險嚴格上說不屬于金融的范疇,在其它行業(yè)也可能發(fā)生,因此也不做討論。今天星投資研究人員就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其中最關鍵的流動性風險和審貸風險。
首先來看流動性風險。所謂流動性風險是指,P2P公司中理財資金和債權資金的匹配管理,這也是網貸的核心所在。流動性風險在金融行業(yè)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理財資金遠大于債權資金。目前已經有幾家互聯網金融企業(yè)顯現出這樣的問題,投資理財者把錢充值到平臺,但是卻遲遲買不到理財。這種情況下,且不說這筆資金的利息問題,很可能還會牽扯到法律問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資金池。第二,規(guī)模越大,流動性風險也越大。在中國,剛性兌付的心理非常普遍,一次問題可能就引發(fā)“擠兌”風波,風險性非常高。因此,在面對流動性風險時,應堅守不設資金池的底線,確保投資人的理財資金直接進入貸款企業(yè)。
其次是審貸風險。審貸風險是我們常說起的一種風險,但是很多平臺對于審貸風險的理解并不全面。完整的審貸風險是一個過程,是一套體系,從準入條件到審核通過率,再到項目運作的跟進監(jiān)督,直至最后的催收管理,這其實就是風控的全過程,每一環(huán)都非常重要。
在具體風控流程上,每家平臺可能不同,但優(yōu)質的平臺殊途同歸。以星投資為例,該平臺的風控便采取了極為嚴格的“三級分控”措施——先由投資經理對融資企業(yè)進行初選,形成報告遞交給公司;再由公司的風險管理部會帶著律師和投資經理一起到企業(yè)考察,給出風險評估意見和法律意見;最后經過兩次篩選還能存留的項目,再由投資部主管、風管部負責人、律師等6人組成的投資決策委員會表決決定是否通過。這只是從源頭上做到精挑細選,接下來星投資還要派專人入駐企業(yè),對項目的經營過程做跟蹤,確保資金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轉。除此之外,借貸企業(yè)還必須有擔保公司和抵押物,以此構成對投資資金的多重保障。
P2B平臺搭建的是個人與中小企業(yè)之間的投融資橋梁,服務的是實體經濟,因而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支持與扶持,也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又因為它結合了傳統(tǒng)銀行機構的安全性及P2P網貸的高收益,因此也得到廣大投資人的信賴。但不管怎樣,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P2B平臺必須以銀行的標準和水準去做風控,降低主要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確保投資人的資金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