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車站至今仍在,卻再也不見火車經過。曾經迎來送往的集散地,現在也只剩下幾個窗口還在運作。曾經的標志"鹿鶴"也變成了現代感十足的新地標,唯一沒變的大概是,一下車都有人圍上來問,的士,的士,要不要坐的士的喊客聲。
七、白云公園
始建于1981年,是隨州最老的公園之一,經過這么多年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進去不用再排隊買門票了,玩兒的東西除了保留了最原始的打槍,套圈外還增添了其他有趣的游樂設施,那艘大飛機模型也還在,成為了許多小孩照片里最棒的背景。
八、棉紡廠
老棉紡廠始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曾經擁有職工一萬多人,為隨州的建設立下過汗馬功勞,也曾經在隨州輝煌了很多年,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到本世紀初,老棉紡廠終于走到了破產的邊緣,最終,舊的廠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則是“齊星花園”的一幢幢高樓大廈。2013年12月,臺灣大型連鎖量販店大潤發(fā)正式入駐齊星花園,成為隨州最大的購物廣場,其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模式,也為隨州市民帶來了全新的購物體驗。
九、油泵廠
都說沒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新蓋建筑再多,也是蒼白的。老房子是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組成部分,“油泵廠”這個上世紀60年代招工熱潮下的大廠早已不在,只留下些回憶、老人和一些老房子。老房子如今還在,進出的卻是絡繹不絕的小汽車了。
十、隋富大酒店
說起這個地方,老隨州人應該是很熟悉的了,因為這里可以說是隨州換商家最頻繁的地方了。位于舜井大道,九十年代初在隨州非常的出名,不僅是請客辦事的首選,而且里面還有可以容納幾百人跳舞的舞池。貌似八九十年代隨州有很多舞廳什么的,但在酒店里設舞池,隋富是唯一的一家哦。若干年后,隋富漸漸衰落,現在就換成了現在的“水晶宮酒店”。
十一、烈士塔
烈士塔的建立是為了紀念那些死去的戰(zhàn)士,現在已經翻新,碑上的字也從“革命英雄永垂不朽”變成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周圍也建了兩圈欄桿。至今還記得小學每年清明節(jié)在烈士塔下默哀的場景,稚嫩而悲壯。
十二、文峰塔
文峰塔始建于唐宋,幾經重建,皆毀于戰(zhàn)火,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又分別進行過重修,但又再次毀于兵焚,至光緒十年五月(公元1884年5月)又重新修建,F在,這個歷經風霜的塔依舊屹立于文峰塔廣場上,供隨州人懷念那些過去的日子。
十三、老天橋
[attach]1045925[/attach]
曾經可以站在天橋上感受腳下火車飛馳而過的感覺,站在橋上望著悠長的鐵路,心情似乎都會好些。現在已經被夷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水泥路,連接著兩邊的居民的生活。這對于從小走過無數次天橋的小編來說是個不小的遺憾。
十四、汽車站
在隨州新建的幾個客運站中,終究還是中心客運站小編最為熟悉,一條街進,另一個街道出,車輛分片,整整齊齊的,一出來就能看到遠處的艷陽天,那個時候隨州還沒有空調車,走在路上還沒有那么多車那么多人。
十五、郵局
有多少人現在還在寫信呢,筆友這個詞已然被網友取代,如今想寫封信卻不知郵票如何購買了。過去的郵局現在成了郵政儲蓄銀行,旁邊賣著故事會的書攤也不復存在。
十六、漢東路
聽父輩說,他們年輕的時候,漢東路兩旁還是一片農田和工廠,現在完全大變樣,道路兩邊樓房林立,一樓基本被建材商人承包,可以稱得上建材一條街了。
十七、隨州第一招待所
被父輩稱為一招的地方也幾經變更,位于烈山大道,先更名烈山賓館,現在發(fā)展為城市便捷酒店。黑白照上的原樓還保持著大致的模樣,只是外表裝修過,更具現代氣息。
十八、隨州市第二招待所
二招位于神農公園背后,現叫曾都賓館。滿園的的花花草草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高樓。
十九、隨州賓館
照片中的那座老房子還在,只是它已經不再是唯一,早已被更多更高的樓層所包圍,不過現在依然是隨州有名的賓館。
二十、涢水飯店
涢水飯店的店面在已經不對著烈山大道,名字也由涢水飯店改為涢水賓館,在歷史的巨輪中,它也在不斷的發(fā)展。
一個隨州人,走到哪里都會留有隨州的印記,這是深入骨髓的。而隨州這座城,有的舊建筑被全新的所替代,有的則痕跡全無。而在這些舊建筑全部消失殆盡之前,我們能做的只有真實的記錄。
這樣一座歷史氣息濃厚的城市
還有更多的過去值得我們發(fā)掘
如果你也有珍藏的老照片
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 END —
在隨州
總有一些人,一些故事
會觸動我們的內心,
值得我們品味......
隨州網《尋覓》欄目,
講隨州人自己的故事!
我們走遍大街,穿過小巷,
去尋覓,他們生活的痕跡。
記錄他們歲月的故事,
用鏡頭留住時間,
讓夢想與心靈相逢。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故事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推薦或報名吧
▼